2016年全國兩會,是一個在重要歷史節點召開的盛會。站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開局的歷史關口,如何按照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如何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挖掘經濟發展新動力?會聚北京共商國事的代表委員們將展開討論、建言獻策,制定出行動綱領。
熱點1
“十三五”規劃:引領新常態開拓新境界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是沖刺的5年。作為一份引領國家開創發展新境界的綱領性文件,兩會審查、討論的“十三五”規劃草案,將回答國內外關注的諸多“中國之問”。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具體體現。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新發展步伐,在這一進程中,增加百姓獲得感至關重要。
熱點2
供給側改革:高頻詞化為具體路線圖
自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式啟動。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正從“高頻詞”化為政府、企業明晰具體的改革“路線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經濟轉型要靠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的供給側發動機來推動。供給側還有哪些不合理、結構性改革如何發上力等,將成代表委員討論焦點。
熱點3
扶貧攻堅戰:吹響沖鋒號立下軍令狀
“小康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到2020年讓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既定目標,也是我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莊嚴承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立下“軍令狀”,關鍵看執行。要督導各級政府精準扶貧,還得運用好考核“指揮棒”,真正提高扶貧實效。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