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慧城市概念的興起,到現在各領域全面地智慧化建設浪潮,從國家到地方,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地推進“智慧建設”。
而在電力行業,近年來,國家經濟增速放緩,使得電力需求的增長速度放慢,而電煤價格持續攀升,火電企業發電成本不斷上升。燃料成本上漲、財務負擔加重、發電量低于預期,發電企業在增產增收不增效的情況下,經營形勢愈加嚴峻,扭虧增盈的壓力巨大。
除去多產化發展,區域性發電公司經營形勢嚴峻,面臨如何通過集約化管理和經營有效促進“開源節流”,改善經營狀況,快速實現扭虧增盈的問題。那么在智能化引領行業的當下,以實時的動態大數據為基礎的“智慧電廠”就成為建立建立現代能源電力系統的關鍵。
近日,由華北電力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中關村華電能源電力產業聯盟、帆軟數據應用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9年智慧電廠產業洞察白皮書》正式出版發行。白皮書從智慧電廠綜述、國外數字化電廠發展狀況、2019中國智慧電廠發展總體情況等洞察出發,匯集了帆軟等眾多技術踐行者的先進觀點,致力于推動產業加速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發展。
什么是智慧電廠?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電網公司顧問、國家能源集團電力領域首席科學家黃其勵在2018年智慧電廠論壇(第二期)發表了題為《對建設智慧電廠的學習與思考》的演講時,表示“智慧電廠的核心是智慧決策和人機協調,基礎是實時的動態大數據,手段是強大的計算能力。”
而在帆軟電力事業部總監楊欽看來,智慧電廠偏重數據流、綜合應用,集成所有智能化系統,對于電廠大腦的建設。對內加強了電廠生產經營決策,對外增強了與智慧城市、泛在電力物聯網的配合。增強人對信息的獲取能力,輔助決策,甚至自主決策。跨越時間維度、空間維度。
智慧電廠的建設思路
在對大量電力企業的應用調研中發現,發電企業面臨著兩大訴求:首先是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實現扭虧增盈的需要;其次是實現差異化競爭的需要。因此,發電企業發電公司迫切需要一個獨立統一的數據平臺,通過建設獨立、統一、集成、可推廣的數據決策平臺,全面實現在線經營管理,實現管理提升、經營提效、發展提質的總體目標。
談到數據決策平臺,楊欽指出企業需要從信息化手段、管理思維乃至于體系制度等多個方面作出改進。
發電企業的經營管理都以業務訴求為導向,但是各個部門的業務應用管理工具參差不齊,很難有效地支撐和促進管理。要用信息化手段支撐企業經營管理行為。比如搭建可以整合ERP、SIS、項目管理等多個系統的數據報表中心,從而實現對企業各獨立業務系統數據的統一管理及數據管理型業務的功能實現。
想要扎實推進數據信息化與業務管理的融合,全面實現在線經營的管理基礎,還要大力推進規范化、精細化、集約化水平的提升。某集團財務主管表示“財務單獨的分析沒有意義,通過財務和業務的結合,而展開的精細化業務經營分析才是有價值的。”運用阿米巴思想,使財務管理滲透到各業務管理當中,由核算型財務向管理型財務轉變,實現燃料、項目投資、設備管理等的全過程精細化管理。
有了信息化平臺與管理思維,智慧電廠建設還需要體系保障。完善在線經營分析體系,確保“領導關注的事能及時把握”,實時監測公司生產經營關鍵指標要素的概況和趨勢。完善管理措施,支撐全面實時把握態勢、分析趨勢、預測決策的管理活動。
智慧電廠的解決方案
在調研電力企業的智慧電廠實踐后,白皮書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智慧決策中心架構:
總體分為人力資源、財務經營、預算管理、采購分析、物資管理、環保監控、燃料供應、市場營銷、安全生產,這9個專題,這里摘取部分(人力資源、燃料供應)進行進一步描述。
總艙:總艙是子艙的各類信息的綜合匯總,通過匯聚消減將最有價值的匯總型信息呈現出來,減少決策層對于無用信息的攝入。
子艙:總艙、子艙之間配置鉆取聯動,當在總艙中對某一塊有疑問時,點擊鉆取跳轉如子艙中,在子艙中對于具體的業務模塊進行更多的信息攝入,并進行深入分析。
人力資源:決策平臺的搭建,應以人力資源管理為基礎進行規劃。社會進入到21世紀,企業管理也變為主要是人力資源管理,1是安全權限,各個子系統的構建都離不開對人員的權限管理分配,若是忽視人資管理的重要性,會出現在各個子系統里重復設置的現象,極易出現沖突以及難以維護。
燃料供應:許多發電集團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燃料公司,個別公司正逐步構建自己的智慧燃料系統,一方開展燃料管理常態對標,輔助燃煤采購策略調整;另一方面,通過對標分析優化運輸方式和供煤區域,進行電廠選優、開辟鐵路運輸新通道,進一步發揮整體控價優勢,增強市場控制力。
智慧電廠大有可為
眼下,發電公司應依據自己現有的業務現狀以及管理模式,進行調整與組合。針對電力企業駁雜的信息化現狀,通過獨立統一的數據決策平臺的搭建,有效提高業務流轉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有效輔助公司決策層進行經營管理。通過對相關業務的全面呈現分析,能更好的服務于業務決策,有效加強業務績效的可視性,為各級管理決策者及時獲得所需關鍵信息。
期待智慧之光灑遍企業的每一個角落。